> 产业 >

东数西算大棋落子深意几多 人才短板会进一步凸显

时间:2022-03-03 10:54:39       来源:国际商报

近日,被外界称为数字化“西部开发”的大棋正式落子。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究竟何为“东数西算”?其背后深意几多?这一工程将为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应如何更好实施这一重大工程?国际商报特邀业内专家进行深度解读。

专家圆桌

万 喆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付一夫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刘 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排名不分先后)

1

为什么要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其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万 喆:一方面,实施“东数西算”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需要。当前,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业态。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东强西弱”格局:东部地区支撑数字经济的数据中心耗能较高,消耗的水资源较多,且东部地区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资源提供的压力不断加大,发展数据中心受限;西部地区电力等能源资源丰富,电价便宜,可以满足东部地区算力的大量需求。东西部地区的互补性极强,“东数西算”便应运而生,其有助于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

另一方面,“东数西算”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将促进算力规划化集约化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广阔的空间资源、自然资源和电力资源,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可扩大算力设施规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是将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双碳”政策背景下,进一步在西部布局数据中心,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以大换小、低碳发展等措施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

三是将有力推动产业协调发展。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将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西部地区开展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付一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根源在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客观诉求。放眼全球,数字化浪潮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把握新形势下的产业变革机遇已是所有人的共识。

放眼当下,中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数据中心能耗较高,电力、水资源消耗很大,东部地区虽然经济发达,但在能源、水、土地供给上压力不断增加,且人工费用相对较高,进一步建设发展数据中心无疑会受到巨大限制。反观西部地区,其各种资源丰富,成本偏低,且土地空间广阔,完全具备承接东部地区算力需求、发展数据中心的能力,与东部地区形成了极强的互补性。

因此,“东数西算”应运而生,相当于是对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经济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继而提升整体算力水平,夯实数字经济基底。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批复文件,“东数西算”工程在全国布局了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这8个节点分为两大类,其定位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具体而言,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属于第一类,它们分布在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潜力较大。其定位是不断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积极承接全国范围的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属于第二类,它们与中国重要城市群重合,其特点是用户规模较大、应用需求强烈,要服务于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其定位是进一步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

这8个节点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在此基础上又布局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以此作为支撑,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有助于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的加快解决,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刘 典:“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将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再平衡发挥巨大的战略性作用。具体而言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东西部能源资源的均衡发展利用。东部地区是中国相对发达的地区,每天都产生海量的数据,但算力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能源的消耗巨大,而西部地区在电能及其他能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东数西算”整体产业布局有利于重新平衡国内能源的综合均衡利用。

二是有助于东西部地区在经济数字化的转型过程中实现协同并跑。目前,东部地区的数字化应用转型在国内来说走在前沿,而西部地区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数字化产业相对薄弱,“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产业上的数字鸿沟,为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东数西算”工程将为哪些行业带来哪些重大利好?特别是西部地区相关省区市和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乘势而上?

万 喆:“东数西算”工程是“新基建”投资的一项重要措施,每年巨大的投资额将有力带动与其相关的产业链发展。根据数据测算,在“十四五”期间,“东数西算”工程每年会新增4000亿元以上相关投资,将大大超过“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工程。更为重要的是,与数据相关的数字经济等产业将迎来飞速发展的机遇。具体而言,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惠及服务器提供商、算力网络互联互通运营商、数据中心建运营商、数据储存设备制造商,所涉及的产业链条长,带动效应强,相关产业链的企业都会从中受益,包括给土建工程、IT设备制造、光电器件、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等企业带来更多机会。因此,无论是提供算力还是使用算力的企业都将是“东数西算”的获益者,同时也有助于增加当地就业。

数据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蕴藏了巨大价值,被认为是21世纪的“黄金”“石油”。处于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可以凭借自身土地成本低,风力、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的优势,建设低成本、低能耗的数据中心,承接东部地区的算力需求。不仅如此,为支撑数据传输,国家将大力投资建设数据中心之间的骨干网络,西部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也将迎来全面升级。

因此,“东数西算”将带动广大西部地区参与到智能化引导的数字经济浪潮中,更好地释放其后发优势,通过抓住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推动西部经济与东部经济协调发展。

付一夫:“东数西算”工程有望从以下两方面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赋能。其一,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数据中心产业链条较长,涉及服务器、交换机等IT网络设备,散热、机架等支持性设备,以及运营商等多个环节,大面积建设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扩大西部地区的有效投资,继而带动当地经济更高质量的增长。

不仅如此,“东数西算”还可以极大地促进数据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有效激发数据要素的创新活力,加速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这是实现产业升级和平衡区域发展的重要路径,相当于为西部地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可以充分整合数据算力,并进一步释放区域合作的倍增效应,实现东西部地区共赢发展。

其二,高度契合“双碳”目标,助力绿色经济发展。中国西部可再生能源丰富且价廉,比如内蒙古拥有发达的风电,宁夏的光伏产业颇具规模,并且西部地区大多温度较低,加大数据中心在西部布局的倾斜力度,提高西部绿色能源消纳比例,显然有利于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水平,提高电源使用效率,降低其用电成本,继而促进节能减排,为“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提供保障。

此外,按照市场机构的普遍预测,“东数西算”在未来5年内或将带动每年千亿元的投资规模,将为数据中心IDC、温控设备、ICT设备/光模块、电力设备、云网融合等领域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刘 典:对于西部地区而言,“东数西算”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投资,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还能更好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和成本优势、厚植数字经济的发展根基。

首先,大面积建设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将产生极大的投资带动效应,有力拉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其次,与数据中心产业链相关的温控设备、ICT设备/光模块、温控系统能耗巨大,节能减排的关键便在于降低温控系统的能耗。一方面,受益于新建数据中心的拉动,温控设备的需求量将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按照《大数据中心实施方案》的要求,鼓励新型机房精密空调等创新液冷方案的应用,推动数据中心采用机柜模块化等节能技术模式,这些都将有利于温控设备的质量升级与效能的优化。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下的光模块数量倍增,随着网络架构升级,框式交换机逐步被拆成盒式交换机,光模块数量也随之增加。随着新一轮的需求增长和光模块技术换代催化,行业有望在2022年迎来新一轮的价值重估。最后,契合“双碳”目标,助力绿色经济发展。在“双碳”目标下,绿色的新能源电力会是首选,“东数西算”在西部地区大力实施,是“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的最佳拍档。中国西部地区光伏和风电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日照资源和风力资源丰富,这些优势资源可以助力“西算”项目更多地消纳,并促进更多的新能源产业投资。

3

如何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在实施过程可能遇到哪些挑战和风险?应如何应对和规避?

万 喆:一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因此,“东数西算”工程推进要体现中央对数字经济“新基建”的“适度超前”投资部署,推动全国数据中心适度集聚、集约发展,实现“东数西算”循序渐进、快速迭代。

二要打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数据中心建设到数据要素跨域流通,“东数西算”的实现是一个系统性的课题,除了需要继续夯实基础设施、网络、算力等技术实力以外,也需要通过完善的、科学的政策和机制来实现。此外,西部地区还要进一步吸引人才,做好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制定工作。

三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政府而言,要在适度超前发展数据中心集群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布局、集约发展、建用并重,加强网络、能源、金融、财税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从企业而言,要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有序投资,协调发展。

四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数据中心是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要能有效应对战争、恐袭、地震、洪水等的威胁。此外,除了线下的物理威胁之外,还要强化应对来自线上的网络安全攻击。特别在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物理设施、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可能会面临多重风险。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提升数据中心安全防护级别,合理规划网络的安全区域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访问权限,建立可靠性高的网络设施。

刘 典:“东数西算”工程实施的挑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资源的统筹协调和重新分配。“东数西算”本身是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顺应趋势的选择。但数据中心建设属于高能耗产业,它可能会对西部地区“双碳”的推动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这就需要涉及政策目标如何形成内在平衡,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商业化模式之间市场培育的潜在再平衡。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以市场为主要驱动力的商业模式,特别是一些巨大的基础设施建成之后,如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化开发模式,是未来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推动“东数西算”工程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是“东数西算”工程是国家层级的算力枢纽平台,未来如何与各省区市算力调度平台之间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优化,这对各省区市之间的政策协调,以及与新基建相关的政府政策与市场之间的治理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付一夫:在“东数西算”工程实施推进的过程中,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化应用的人才短板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近些年,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各地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领域的数字化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但中国数字化人才供给明显不足,有数据显示,这一供需缺口的量级可达千万。未来,伴随着“东数西算”的到来和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人才短板会进一步凸显。

人才将直接影响到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在人才方面下大功夫:一方面,要重视高端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完善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不断优化城市社会的软环境,增强产业基础,给予人才一定的优惠政策等;另一方面,要加大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并完善数字技能普及体系,建立企业、院校人才培养联动平台,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数字应用技能等。

标签: 东数西算 人才短板 数字化转型 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