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儿山脚下的“十里钢城”,通过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正展现出新的生机与希望。
3月25日,记者走进柳钢集团热轧厂板坯库看到,码放整齐的板坯冒着热浪,透出火红的光,好似“火焰山”一般。行车吊着火红的板坯在空中穿梭,往日忙碌的行车工、收料工却不见踪影。
“在这呢!”在热轧厂干了14年行车工的吕艺,从板坯库旁的值班室打开门,热情地向记者打起招呼。记者走进值班室,只见穿着整洁工服的行车工、收料工正坐在电脑前操作着键盘、鼠标,行车即自动定位到目标板坯上方,抓取后吊运至上料辊道,透过实时监控画面掌握所有进度。
“我们从‘空少’转‘地勤’了,收料工也不用在库里确认板坯数据及库位信息了。”43岁的吕艺笑着说,“以前要爬到12米高的行车上工作,人家都叫我们‘空少’。上去一坐就是4小时,谁都不敢多喝水,受高温辐射驾驶室像蒸笼,几分钟衣服就湿了,现在在值班室吹着空调工作,舒服多了!”
将吕艺和同事从高温难忍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的,是5G+智慧板坯库项目的投用。项目采用5G通讯、AI识别、3D数字孪生等技术,板坯可智能识别、精准抓取、快速转运、高效堆存,可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操作无人化、作业可视化。
5G+智慧板坯库项目是柳钢集团数字化转型,朝着打造“智慧钢铁”新标杆奋进的缩影。
“高质量发展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柳钢集团运营改善部副部长王爱华介绍,2015年以来,柳钢集团先后建成投用了以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生产管控平台、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及OA+钉钉为主的协同办公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例如,一体化ERP项目在柳州本部上线后,打通了各个部门原来的“信息孤岛”格局,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管理,提升集团管控力和精益运营管理效能,加速推进“数字化治理”。
2019年11月,柳钢集团冷轧厂全自动打印贴标机“上岗”,取代了人工给钢卷打印粘贴标签,开启了柳州本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化场景应用的步伐。此后,转炉厂炉口火焰AI识别、棒型厂自动焊牌机器人、中板厂钢板表面质量在线检测、中板智能标牌焊接机械臂等不断在柳州本部落地。
在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智能工厂建设初显成效。王爱华说,冷轧厂利用5G、云和AI等技术深入生产流程,创新落地11项5G+工业互联网在钢铁行业应用场景,打造了一个“5G云上钢厂”。
随着数字革命的广泛展开,更多新一代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在柳钢集团全面开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王爱华介绍,“十四五”期间,柳钢集团致力于打造“一总部多基地”的智慧钢铁大脑,形成“统一标准、统一数据、统一模式、统一体系、统一管控”的智能化管控模式,还要打造1个透明工厂、10个数字化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