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移端口分级预警使诚信企业接续经营、暂缓纳入失信名单让困境企业“喘口气”、履行到位及时为失信企业修复信用……无锡惠山法院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常态化给辖区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着眼稳定大局,着力审执联动,创新推出“暖企纾困”三项硬核措施,打好企业信用维护、保持、修复“组合拳”,助推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提速。
分级预警
促企自履减轻诉累
无锡某电梯公司成立多年,一直诚信经营,但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无奈拖欠货款。无锡某修造厂将其告至法院,诉求支付15万余元货款。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案向电梯公司送达的应诉材料中新增附送了《义务履行督促及执行风险告知书》及《信用惩戒风险提示》。
“看了这两份材料,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如果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不仅要承担执行费、迟延履行费,还会面临信用惩戒,成为失信企业。”电梯公司负责人权衡利害,主动联系了修造厂负责人,希望协商化解纠纷。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一致的调解协议。电梯公司多渠道筹措钱款,很快全额支付了拖欠货款。
积极帮扶诚信企业不因诉讼“雪上加霜”和“信誉蒙灰”,该院探索企业信用惩戒分级预警机制,除了将两份执行风险告知书前移至审理阶段送达外,在执行立案阶段会向被执行人送达《纳失风险告知书》,在执行过程中会送达《预纳失警告书》,通过不同阶段多次风险预警,使当事人充分明晰拒不履行法定义务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增强主动履行的积极性,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失信企业的增量。
给予宽限
助企脱困再获新机
今年以来,惠山法院全面铺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如何帮助小微企业在复杂严峻形势下活下去、强起来”成为法官们费心思考的一个问题。他们把脉痛点难点,积极探索实践,为深陷困境的企业送出暖企服务“及时雨”。
杨某是某机械公司负责人,因未履行与无锡某设备公司达成的调解协议,杨某和公司都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受疫情影响公司艰难度日,一旦上了失信名单,就更难撑下去了。”杨某倍感焦虑,他向法官言明了现实困难,寻求帮助。法官第一时间联系了设备公司,组织双方重新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在此基础上,法院经审查后依法作出给予机械公司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90天宽限期的决定书。
竭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将企业暂缓纳入失信名单,给予其一个纠正失信、缓解困境的缓冲期,既能敦促企业尽快履行义务,又能最大限度不影响生产经营。这份决定书仿若“雪中送炭”,杨某一再表示,“我们一定会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按约履行还款义务,还要组织好复工复产,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工人工资按时发放。”
正向激励
增企信心重塑信誉
无锡某机械公司拖欠某物资公司货款7.5万余元,在法院达成调解协议后,因经营出了问题迟迟未能履行协议。物资公司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依法对机械公司采取了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信用惩戒措施。
受困于信用惩戒,机械公司在参与政府采购、享受政策扶持、争取融资信贷等方面遭遇“闭门羹”。机械公司想方设法还清了欠款,并提出信用修复的申请。法院经审查认为机械公司已全部履行到位,向其出具了无锡首份《信用修复证明》。“有了这份《信用修复证明》,我们终于能够正常参与招标投标、融资信贷等活动了,公司生产经营不再寸步难行。”机械公司向法院专程送来了感谢信。
该案也是惠山法院对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正向激励“第一案”。依托综合治理“执行难”联席会议制度,该院联合区发改委、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开展企业信用修复“惠信暖企”专项行动,建立企业信用修复府院联动机制,对失信企业实施精准修复,指导企业诚信经营,重塑信誉,实现“应修复、尽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