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 >

扬州市实施项目提质增效行动 打造产业兴旺“好地方”

时间:2022-06-24 09:28:26       来源:江苏经济报

扬州市八次党代会围绕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兴旺的“好地方”,提出了“实施项目提质增效行动,强化效益取向,狠抓税源培植,以亩均论优劣、按贡献论英雄”的明确要求。土地作为产业项目的基础载体,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既是打造产业兴旺“好地方”的题中之义,也是必由之路。扬州市以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的“双提升”为目标,全面实施“增存并举、效益优先”的“亩均论英雄”改革,通过土地要素的有效供给、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全力走出一条“土地有限、发展无限”的高质量新路。

强化领导、凝聚合力,

形成齐抓共管的“一盘棋”

全面对标抓落实,构建“1+N”的政策体系。对照省关于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系列文件要求,通过集中学习、基层考察、异地调研等方式高频次、多层面组织学习贯彻,在吃准吃透省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实际,研究制定了《扬州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扬府办发﹝2022﹞39号),从强化规划引领、严格源头管控、拓展地下空间、促进共建共享、创新供地方式、盘活存量用地等方面明确了26条措施,全面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指导宝应、仪征、市经济开发区等县(市、区)、功能区立足地方实际出台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政策措施和相关配套细则,并通过专题会议、细化标准、拉网调查等方式推进落实,形成了政策“一揽子”、工作“一盘棋”的整体推进局面,保证了提质增效一抓到底。

细化责任促联动,构建“大家管”的协同格局。将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作为重大制造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全市重大制造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在重大制造业项目招商、供应、建设、投产、运营的全过程,明确发改、工信、商务、自规、税务等十多个部门工作责任、目标任务,为推进重大制造业项目招引建设、投产达效凝聚了工作合力。

动真碰硬严督查,构建“红黑榜”的倒逼机制。充分发挥政治巡察监督的“指挥棒”作用,市委巡察办和审计等部门组成巡察组入驻各开发园区,对园区产业用地效益和存量土地盘活工作进行专项巡察,对开发园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起底”,并公开督办典型案例。与此同时,市政府建立月通报、季盘点、年考核的常态化督查机制,对各开发园区存量土地盘活等情况进行排名亮相,并通过指标奖励、增存挂钩等方式“奖优罚劣”,进一步提升了各地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内生动能。

一地一策、动态处置,

激活工业用地的“内循环”

全面“起底”压担子。对照市委、市政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重新分解部署今年开发园区存量土地盘活任务,并指导各地进一步拓展低效用地再开发处置范围,对开发园区以及工业集中区范围内、亩均税收低于1.5万元的产业用地进一步梳理、排查、起底,研究细化本地区低效用地标准,制定相关政策和盘活实施方案。目前仪征市、宝应县、市经济开发区等地相继出台了本地区低效用地标准、处置政策,并组织梳理排查、更新拓展了低效用地库,在市级目标任务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盘活力度,全市累计盘活开发园区存量土地1.03万亩,完成1.5万亩总任务量的近70%。

多元化解促盘活。抓住市委专项巡察契机,配合市委专项巡察组综合运用行政、司法、市场等综合措施进行多元化解,会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司法处置途径,建立自然资源和规划、仲裁、法院、检察院、发改等部门联处机制,通过核实认定、失信提醒、提起仲裁的标准化流程,成功完成3宗土地的“原价收回”,既盘活了闲置低效用地,又节约了国有资金收回成本。同时,即将出台《扬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管理办法(试行)》,搭建土地二级市场平台,通过预登记转让、分割转让等方式促进存量土地市场化盘活,进一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效益。

源头防范控新增。坚持盘活、预防并重,结合存量土地盘活,认真分析土地闲置低效成因,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通过项目供应、投产、达效的全程监管,严控新增闲置低效用地发生。同时,组织编制低效用地专项规划,从空间上引导各地合理配置产业发展、生活居住、公共服务等各类用地,增强各业各类用地与发展需求的匹配性,防范“空间错配”带来的闲置问题。

精准配置、模式创新,

打好亩均论英雄的“组合拳”

规划引领优布局。全力做优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产业布局文章,系统研究扬州“产业科创名城”的功能定位、城市形态和产业方向,着力构建 “一廊一轴六片区”的市域产业空间格局,将新一轮空间规划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集中投向省以上开发园区、特色产业集聚区等主体产业功能区,既保证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又引导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

标准控制严准入。全面加强对入园企业投入水平和产出效益的分类控制,全市新上工业项目用地的容积率由以前的0.7-1.0提高至1.2以上;沿江园区新入园项目亩均投资强度不低于400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25万元,沿河园区新入园项目亩均投资强度不低于350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20万元。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新入园的工业项目开票销售标准提升至500万元,通过以效益定项目、以投入供土地、以产出给政策,促进了企业自觉节约、主动集约,全市开发园区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分别同比增长了14%、13%。

多元供地提效益。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的多元用地需求,在全面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投资发展监管协议”模式基础上,在邗江、仪征、高邮等地试点推进“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地模式,对供应方式、周边配套、审批服务全面实行订单式、定制化,今年以来已帮助25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促进了重大产业项目快落地、早达效。同时,该市还出台《扬州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实施方案》,鼓励产业园区利用单个工业项目配套用地,集中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设施共享共用,降低工业企业发展成本,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立体发展促节地。通过免收价款等措施,鼓励新上工业项目利用地下空间建设仓储、停车设施以及生活配套等设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祖名豆制食品有限公司率先实施“园区+地下空间”的节地模式,采取向地下拓展的方式,解决企业88个停车位需求。同时,全市对用地规模小于1.5公顷且适宜使用高标准厂房的工业项目,全部暂缓供地,积极鼓励建设使用高标准厂房,高邮市今年在50亩工业用地上开工建设4栋6层带电梯厂房,容积率达2.61,做到向空中要地“长个子”。

标签: 扬州市八次党代会 拉网调查 生命周期管理 多元供地提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