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 >

茶马古城打造咖啡文化主题街区 带动林苗培育等产业链发展

时间:2022-07-05 09:12:43       来源:春城晚报

从茶叶到“茶业”的富民之路

普洱被称为古茶树博览园,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这里茶产业蓬勃发展。目前,普洱有现代茶园175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118万亩,栽培型古茶园19万亩。6月11日上午,采访团来到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的茶园。阳光下,茶园一片翠绿,茶农忙着采摘嫩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坚守十余年

有机茶叶迎来春天

“我们只做有机茶,基地、工厂、产品全部通过欧盟、美国、日本、中国有机认证。”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祖祥介绍,1997年,他种植了30亩茶叶,一年后,他增加规模,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近千亩。在他看来,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茶叶更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要求也会提高,这样的有机茶叶会更有市场。

然而,当时的国内茶叶市场上,董祖祥种出的茶叶并不受欢迎。“我种的有机茶1亩能收80公斤茶叶,使用化肥的产量能达到100公斤;2009年以前,普通茶叶的收购价在30元/公斤,我种的纯生态茶叶,一公斤却不到30元。”董祖祥说,使用农药和化肥的茶叶,外形看起来更漂亮,产量也更高,在当时更受客商的喜欢。即便如此,董祖祥还是坚持要种生态的茶叶,他认为有机茶叶是未来的趋势,这种坚持,让他的茶园连续亏损了近十年。其间,他为自己种植的茶叶提交了有机食品认证申请。

2009年,欧盟最大的茶叶进口商KKTEE公司在对董祖祥基地的土壤、茶叶、水、空气采样,并进行了480多项化验后,直接与其合作,当年便以400元/公斤的价格,定期从董祖祥的茶园里订购茶叶,销往欧洲7个国家。

这笔订单,更加坚定了董祖祥种植有机茶的决心,为了确保有机茶园的品质,他的茶园坚持不用任何农药化肥,灭虫就用杀虫灯和粘虫板,在茶园中养鸡,肥料就用自有配方农家肥和经过有机认证的有机肥。自2010年起,祖祥基地、工厂、产品全部通过欧盟、美国、日本、中国有机认证,随后又逐年通过了多项国内外质量认证,建立了从鲜叶原料到成品茶生产的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

带动村民致富

有机茶种植面积近12万亩

随着合作的深入,KKTEE公司的订单量不断增加。之后,祖祥高山茶园公司又和星巴克达成了长期合作,其在美国的市场获得很显著的提升,祖祥基地的有机茶种植面积增加到了2010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董祖祥种植的有机茶开始被国内市场接受,祖祥基地里生产出的有机茶叶60%销往欧美市场,40%销往国内市场。现在,祖祥基地的有机茶,销售价格达到了600元至800元/公斤,而施用肥料的茶叶却不能突破120元/公斤。

在董祖祥的带动下,整碗村村民种植茶树近2万亩。为了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2020年,普洱市成立了“有机茶联合会”,董祖祥任会长。“联合会”以“公司+合作社”的形式,带领茶农种植有机茶叶,抱团发展。如今,成立于2019年的思茅区有机茶产业联盟已有22名成员,有机茶叶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1.95万亩。

中老铁路开通后,普洱的优质有机茶不再藏于“深闺”,有了更多机会被人们了解。“过去交通不方便,来这里的人少。有了火车,交通方便了,来的人也多了,知道我们的茶叶好的人也就多了。”董祖祥说,中老铁路开通后,到他的茶园里实地了解茶叶的客商大幅增加,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和11位客商达成了合作。

打造咖啡全产业链产业集群

北回归线横穿普洱市,其与世界著名的咖啡种植地哥伦比亚处于同一纬度区,是咖啡生长的“黄金地带”,被誉为“阿拉比卡的天堂”。1892年,第一粒咖啡种子在普洱澜沧县东河乡拉巴村种植,到2021年,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达66.8万亩,咖啡产量4.6万吨,综合产值27.8亿元。普洱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产区,被誉为“中国咖啡之都”。

文旅融合

种植基地变身网红打卡点

廖秀桂说,退休之后,他接手了一块300亩的土地,本着“山顶戴帽,山脚穿鞋,身上披花衣裳”的理念,边种咖啡边种树,恢复了小凹子原本的生态环境。

“当时我发现本地的‘苦楝树’有驱虫作用,而且生长得很快,我就在基地里种植,用来防治病虫害。”廖秀桂说,土壤是有生命的,化学除草剂把草杀死的同时,也会把土壤中的微生物杀死,很多有机、无机转化就没办法完成。通过环境改造和特殊树种种植,小凹子咖啡地里的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也得到了保证。廖秀桂还在基地里套种了热带果树、药物花卉,让游客来到基地既能欣赏药物花卉,又能品尝到热带水果。

“过去我们做的是原料,原料价格变动大。生产成本提高后,我们就改变思路,把咖啡深加工和咖啡文旅结合起来做。”廖秀桂说,2018年,小凹子就开始转型。除了建立精品咖啡生产区和商品生产区将咖啡进行深加工外,基地还建立了咖啡品尝接待厅、咖啡教学技术培训教室以及餐饮区。如今的小凹子咖啡庄园,一二三产业已初步融合,成了远近闻名的一个网红打卡点。中老铁路开通后,交通方便了,旅游团来得也多了,小凹子咖啡庄园的游客明显增多。

以赛促交流

助力云南咖啡走向大市场

6月12日上午,采访团来到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空气里弥漫着咖啡的香气,这里正举行着2022第七届云南咖啡生豆大赛暨第十届普洱咖啡生豆大赛。现场,评委们以杯测的形式对来自云南的76家企业选送的120种咖啡的干湿香、风味、余韵、酸质、醇厚度、一致性、平衡感、干净度、甜度等10个项目进行评分。

“今年的云南咖啡生豆大赛继续沿用杯测的形式,除了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赛点,这个比赛还在国内24个城市设置了49个分赛站点,由276位具备国际咖啡品鉴师资质的评委对120种参赛咖啡进行评测。”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刘海峰说,通过这个过程让大家主动发现云南的好咖啡。

刘海峰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99%以上,其中普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云南第一位。但2015年以前,很多大城市对云南咖啡是没有印象的。咖啡生豆大赛,提高了云南咖啡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现在很多大城市的菜单上,都单独标有云南咖啡。此外,大赛还会带动咖农咖企增收,加强产销对接。比如,常规的商业咖啡豆价格是30多元一公斤,但获奖庄园的生豆,一公斤可以卖到 200元至300元。

“咖啡鲜果没有统一的地方进行处理,会造成品质不稳定,价格上不来。”刘海峰说,为了提升咖啡的精深加工能力,2016年,咖啡交易中心布局了占地92.4亩的云南精品咖啡加工园区,今年一期将全部建成,下一步将引入大品牌及当地自有品牌的咖啡企业。

据介绍,园区将打造亚洲第一个专业的咖啡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中老铁路开通后,中国及周边国家与咖啡相关的交易流、资金流、货物流、人流汇集到园区,以园区经济带动中国咖啡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带动更多老百姓增加收益。

深耕赛道

将在茶马古城打造咖啡文化主题街区

普洱咖啡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油脂丰厚、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被赞誉为“质量最好的咖啡”之一,随着高铁的开通,“快旅慢游”时代到来, “散客自由行”呈现较快增长,咖旅产业作为一个新的旅游方式呈现在游客面前。据介绍,普洱正实施咖啡庄园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市创建小凹子、北归、南岛河、芒掌、漫崖5个精品咖啡庄园;积极策划咖啡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年内在茶马古城打造集咖啡销售、品鉴、体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咖啡文化主题街区。

为做大做强咖啡产业,普洱还出台了《普洱市咖啡生豆精品率、精深加工率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力争3年内精品率从10%提高到30%,精深加工率从8%提高到80%以上;组建咖啡良种繁育团队,初步建成云南小粒咖啡良种繁育基地,出台技术规范,到2024年,改造30万亩中低产咖啡园;规划建设29个处理中心,同时做好咖啡鲜果加工废水处理技术和初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建立咖啡数据库,制定普洱咖啡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为咖啡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林业边角废料换来真金白银

普洱是云南省人工林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每年有上百万亩在采伐,曾经人工林采伐后的剩余物只能丢弃在林间。2019年,中林木业投资1亿多元,建成一条年产15万立方米的刨花板生产线。随着生产线的运行,人工林中采伐的剩余物和加工剩下的边角废料成了刨花板生产线的原料,实现了废物的循环利用。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沿线企业活了,产品走了出去。6月11日,采访团走进普洱中林木业发展有限公司,了解了这家企业变废为宝、实现产业发展与绿水青山兼得的创业故事。

边角废料变废为宝

曾经,以普洱市宁洱为起点的茶马古道向外延伸,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崇山峻岭中传输着物品、精神和思想。时空穿梭,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老铁路穿过宁洱,直抵南亚东南亚。中老铁路让企业看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铁路建设工程的推进,2019年9月,普洱中林木业发展有限公司选址在紧邻中老铁路宁洱站的普洱工业园区宁洱片区,从事人造板生产。

在中林木业的生产车间里,木屑或者被磨成粉,或者被切成丝,经过流水生产线的各个环节后,最终被压制成板子。生产出来的板子被工人们整齐地打包后,错落有致地摆放着。

“这些颗粒刨花板目前主要销往国内的人造板市场,用于家具、建筑、装饰、机械包装等。”普洱中林木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叶光华说。

“项目建立之初,我们就考虑到普洱人工林的种植面积有上百万亩,每年有大量砍伐和加工的剩余物,这些都是做颗粒刨花板的原料。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刨花板的销售半径将大幅增加。”叶光华说,去年,公司完成了生产线的技改工作后,可实现年产15万立方米E0、E1级超强刨花板。

铁路运输带活沿线企业

“没有铁路的话,我们的企业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中老铁路的运力为沿途企业带来的好处,叶光华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中林木业产品最初的定位是云南市场投放70%,省外市场投放30%,今年3月份以后,全国的经济大环境下行,刨花板市场需求大幅下滑,云南的体量本身不大,中林木业便开辟了以成都为主的省外市场。

“1000公里以上的距离,靠公路是很难完成运输的,只能依靠铁路。”叶光华说,如果没有中老铁路,企业将面临减产,甚至停产。虽然成都本地也有刨花板生产企业,但云南的原料价格和品质更有竞争优势,铁路运输的运价不受油价的影响,运输成本可预知,即便有1000公里的运输距离,云南生产的刨花板也更有优势。

3月运了6500吨,4月运了7500吨,5月运了7800吨……叶光华说,现在中林木业生产的刨花板省外市场的销售量占到了70%以上,省内市场不到30%,铁路的运量占中林木业整个销售总量的90%以上。

带动林苗培育等产业链发展

中林木业目前已和56家林板生产企业、126个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涵盖普洱市9县1区和版纳、临沧等州市部分地区的150多个村、4000多户林农。每年可使每户林农直接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带动林苗培育、管护、采伐、运输、维护等产业链的发展,极大地促进林农增收和林业发展,提高老百姓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现在受疫情影响出不去,等疫情告一段落,物流、人流秩序正常有序后,沿途的企业产品到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地的优势还会进一步凸显出来。” 叶光华说,铁路开通后,企业的销售半径延长,销售面也扩大了,沿着中老铁路往北面走,去到的是国内市场,往南面走,去的是南亚东南亚一带,市场空间越来越大。

“下一步,我想把家居制作带到万象一带的市场上去。”叶光华说,虽然南亚东南亚一带的林木资源丰富,但实木家具原料利用率只能到30%,而颗粒刨花板的木材利用率大于90%,颗粒刨花板将大幅降低当地普通人家家具、房屋装修的成本。

标签: 茶马古城 咖啡文化主题街区 林苗培育 中老铁路 云南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