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地球第三极”西藏毛纺织特色产业推介会暨西藏毛纺织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座谈会上气氛热烈,与会嘉宾围绕西藏特种动物纤维原料开发利用、西藏毛纺织非遗文化传承与产业化、内地企业技术及人才援藏等话题展开研讨。
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徐龙海,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处长纵瑞龙,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刘家强,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消费品处副处长次仁顿珠,拉萨市经信局四级调研员姜勇,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刘焱、秘书长张京炜,北京服装学院教授郭瑞萍,以及来自全国和当地的26多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刘家强首先介绍了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的服务领域和机构构成,同时也介绍了协会主要围绕技术交流、产业集群、专业人才培训、国际交流、提升品牌价值、行业统计和运行分析、提供咨询与导向服务等七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资料图)
刘家强表示,协会工作的七个重点部分,与西藏自治区恢复提升毛纺工业、与第三极毛纺公司未来发展,都存在一一对应的关联性。下一步,中毛协将与第三极毛纺公司在多个方面展开合作交流:在技术交流、人才培训、标准制修订等工作方面,关注西藏民族特色,地方重点工作,如氆氇非遗产品的团体标准研制、促进手工业与现代工业有机融合等方面,加强企业和行业的沟通和联系,为企业发展拓展资源;针对企业所需,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组织科技、品牌、绿色、智能制造等专项规划和研究;通过市场化运作,持续助力第三极毛纺公司拓展市场、提升行业影响力。
“今后地方或企业在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方面有需求,毛纺协会能够提供所需的技术、信息、资源、人才支撑。此外,在产业集群的培育方面,就生态搬迁安置区农牧民长期就业、灵活就业、小微企业扶植等问题,也可以专题探讨,共同推进。”刘家强说。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纵瑞龙在致辞中表示,毛纺行业在我国纺织工业始终以其自身的特点优势,占据着特殊且重要的位置。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在我国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和自治区,有着享誉全球的高品质山羊绒、牦牛绒等宝贵的原料资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自上世纪末至今,我国始终保持着全球最大羊毛制品加工国和消费国的地位,有着门类齐全的产品、上下游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完成了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化,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加工方式灵活迅速,企业朝着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健康发展。因此,“请进来”和“走出去”,利用好行业资源,可以成为西藏毛纺工业夯实根基、调整升级的协作基础和有效途径。
“西藏地球第三极毛纺织产业有限公司是西藏林芝毛纺厂恢复重建项目,也是西藏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区农牧民长期就业的保障工程,承载和发挥着稳藏富民、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希望借此次会议和活动为契机,与内地优秀的企业和院校建立联络,在技术、人才、品牌、市场等各方面密切合作,我们相信,有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和西藏自治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西藏独有历史底蕴的文化依托,有高品质原料的供给保障,西藏的毛纺织工业一定能够再次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助推者与见证者。”纵瑞龙说。
徐龙海在发言中谈到,西藏毛纺业由来已久,过去以手工编织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当前,西藏发展毛纺业刻不容缓。我们也邀请专家对产业进行布局,制定了适合毛纺业发展的规划,因为这是惠及牧民的民生产业。” 徐龙海说。
徐龙海坦言,近年来,西藏毛纺业在发展中首先面临的是原料问题。西藏有充足的、高品质的山羊绒、牦牛绒原料,但由于运输受制,所以以代加工为主。原料无法就地消化,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次是量的问题,其实原来毛纺厂生产的产品,不但满足西藏本地使用,而且还销往全国,并且出口海外。徐龙海说:“希望相关毛纺专家能在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上助西藏毛纺工业一臂之力,同时也希望时尚与艺术委员会能为西藏毛纺业把脉,找到瓶颈与突破口,为我们与内地企业交往、交流、交融牵线搭桥,形成高契合度,共同推进西藏毛纺业发展。”
西藏地球第三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建红就西藏地球第三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及西藏地球第三级去公共品牌做了介绍。她表示,2019年,地球第三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同年,西藏自治区提出打造三级区域公共品牌,定位是带动西藏自治区七大产业发展。
党建红介绍,近3年来,西藏自治区设立了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品牌建设。主要是围绕天然饮水、青稞和牦牛三大产业为主体的依托地区第三级品牌建设,落实“3+1+n”初步战略。通过对西藏自治区产品优选,对西藏自治区的产品做保险、追溯和认证,让产品在各个方面有保障,然后能“走出去”。
“第三极毛纺织产业有限公司作为西藏规模最大的纺织生产型企业,希望充分发挥西藏自治区牦牛绒、羊绒等畜牧业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从原料基地建设、龙头行业企业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和产业链完善方面积极探索,带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牧民增收致富,提升企业产业带动能力,促进西藏自治区畜牧业产业链整体发展升级,发挥西藏区域公共品牌应尽的社会责任。”党建红说。
西藏地球第三季毛纺织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杜兴杰表示,西藏地球第三极毛纺织产业有限公司(原林芝毛纺厂恢复重建项目)的建设是西藏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区农牧民长期就业的保障工程,是搬迁群众强化扶贫搬迁的后续措施,在发挥稳藏富民、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充分利用西藏自治区牛羊绒(毛)等资源的有力保障,改革创新走出一条具有西藏特色的产业兴藏之路。
据杜兴杰介绍,该项目以西藏地球第三极毛纺织产业有限公司为运营载体,企业于2020年4月15日成立,总投资约2.6亿元,占地100.76亩,位于西藏自治区森布日牧业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内,已于2021年底项目完全建成,依托高原特色牦牛绒、羊毛(绒)资源,形成以原料及半成品为主的经营市场。设计年产能洗、梳800吨原绒生产线,200吨染色生产线,100吨粗纺生产线,100吨精纺生产线。公司引进德国美国等纺、织、染、整、制衣等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拥有一个从设计、原纱生产到成衣制造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在牦牛羊绒(毛)纺织、服装、家具、床品、工艺品、民族用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及羊绒收储等业务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毛纺公司战略定位清晰,西藏自治区内区外产业链各阶段协作顺畅的情况下,其盈利模式是多元的,从建设原料输出产地、完善区内产业链布局,打造区内毛纺织行业产业集群、龙头行业企业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推广传承民族文化、保障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进西藏本地毛纺织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郭瑞萍从产品、资源、品牌、系统化、布局、定位等六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她认为,产品是实现销售和树立品牌的硬道理,包含产业链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同时也是作为企业最精准的项目抓手和切入点,是品牌(包括区域品牌)理念、非遗技艺、文化特质的载体。围绕高标准的品牌目标和产品核心,整合相应资源,资源方既是杠杆也是出口;整合政府资源:文旅、工信、发改、商务、人力等相关部门,获得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同时,拓展政府及相关平台的销售渠道,如特色工装、制服,礼品,文旅产品等。整合产业资源:西藏原料、非遗传承人、企业;行业协会及内地优质企业资源,构建完整原料、半成品收购、生产,成品生产以及平台推广等资源,同时相关资源成为公司原料及半成品供应渠道和出口。产业与文旅融合,形成良性互动,彼此成就不可替代的特色与文化内涵。
郭瑞萍表示,西藏毛纺业可以充分利用多维平台,国内外行业展会、时装周、订货会、艺术展、文化部非遗展览展示活动等,树立“牦牛绒”“藏羊绒”“诺酷”特殊原料和生活方式品牌的优质形象。“牦牛绒”“藏羊绒”“诺酷”等品牌建设既是毛纺公司经营的目标,也是“地球第三极”区域品牌的优质内容。她同时建议,建立相对完整的系统,并不断完善,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研发体系、生产技术体系、市场营销体系,以及相关配套的体系。以品牌精神和诉求统领全局,团队形成统一的目标和取舍的准则。可以凭借西藏特有的产业链系统,最终形成与其他地区差异化的产品链,助力特色品牌。
安徽天威羊绒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超、浙江沃棆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惠新、江苏联宏纺织有限董事长查小刚、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郭小云,同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对毛纺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