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 >

景迈山人对茶山的爱有了新内涵 景迈山人的梦想打开了新大门

时间:2022-08-29 09:31:12       来源:云南日报

普洱市的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和景迈山,是中老铁路沿线体验茶马古道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要乡村旅游目的地。通道带动人流,人流促进产业,产业激发干劲。奔驰的中老铁路列车带热了旅游,为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旅游人的梦想打开了新大门,而景迈山人对茶山的爱也因此有了新内涵。

爱在景迈山

景迈山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直以来,当地村民在这里种植茶树、守护茶山、建设家园,逐渐形成了林茶互生、人地共荣的古茶林文化景观。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景迈山上游客多了,住在景迈山的村民们也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民宿玎琴悠扬

8月,景迈山翁基古寨的约见茶餐居里来了一群慕名而来的客人。客栈老板扎约背着玎琴自如地弹唱,老远就能听到。

玎琴又叫玎朗,是布朗族唱情歌时常弹奏的乐器。以前,知道这门乐器的人不多,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古寨,玎琴也被更多人了解。“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大家爱听,我爱唱,烤茶配玎琴,生活有滋味。”扎约说。

扎约是拉祜族,他和布朗族姑娘而芳结婚多年。3年前他们将自己的民居修缮设计了一番,以“约见”为名,向游客提供饮茶、住宿服务。起初,他们只是为了让来串门的朋友们有个落脚的地方。中老铁路开通后,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扎约索性约上亲戚朋友组建了一个“叮铛乐队”,茶余饭后给大家表演。没想到,在翁基古寨他们不小心就“火”了。“当年,就是他美妙的琴声打动了我。现在只要有客人来,他都会为大家弹琴唱歌。”而芳说,这个暑期,他们家的3间客房天天满房。

扎约家有30多亩茶园,其中最古老的茶树有800多年历史。“我们一般在春秋两季采摘茶叶,夏冬季节为养护阶段,让它们来年生长得更好,这是代代流传的老规矩了。”扎约、而芳以及他们的“叮铛乐队”经常在微信、视频号、抖音上分享景迈山的茶和歌声。与客人分别时,扎约总是说:“请把我的歌,多多带回去。”

制茶人“触电”

“我们这里祖祖辈辈都靠种茶为生,到我们这一辈,不仅要种好茶,更要把握机会做好茶、卖好茶。”翁基古寨的布朗族小伙叁文正尝试通过互联网营销,把茶叶卖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以前路不好走,我们要拿着茶叶到外面找客户,甚至当客人来找我买茶后,我都不知道怎么将茶叶运送出去。”2012年,在外务工的叁文返乡创业,“我们成立了翁基小组澜沧翁基春茗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采茶到制茶,每个步骤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微信普及后,我开始尝试通过朋友圈销售茶叶。”叁文介绍。

现在,叁文微信里的分销商已超1000人,合作社的茶叶也卖到了广东、北京等地。“顾客从网上下单后,我们包装发货,3至4天顾客就能收到货。”叁文说。

中老铁路通了,叁文不仅能在家门口开店做生意,还能坐着火车去外面旅游,拜访老客户,学习新技术。他给自家茶叶取了一个非常诗情画意的品牌名——陪你喝到老。叁文明白,让客户“种草”下单的,不仅是茶山的文化、茶叶的品质,也是新一代茶人源源不断与新事物接轨的年轻化推广思维。

“触电”后的叁文正在通过不同的网络平台学习优化茶叶制作工艺的知识,同时,学着用自己的方式讲好景迈故事。叁文说:“陪你喝到老,茶人学到老。”

研究者坚守

熊登奎是澜沧县博物馆副研究员,她痴醉茶山、研究茶山、绘画茶山、讲述茶山,山里的老老少少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最懂景迈山的熊老师”。熊登奎在翁基古寨租了间屋子,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留给景迈山,她把自己唤作“半个翁基人”。

熊登奎年轻时学习美术专业,她将茶山祖辈留下的遗产和智慧以拓片和画作的方式潜心记录。布朗山寨热闹的婚宴、母亲为新生儿子虔诚地祈福、认真编制草席的傣族妇女、夕阳下茶山环绕的村庄……景迈山的白天与黑夜,熊登奎的画笔都不舍得错过。

这几年,熊登奎除了画画、文字记录,还在景迈山及周边地区搜选古人遗留的石刻并进行了上百幅的拓片整理。她的画作和拓片中,有留存完好的干栏式建筑、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合理适度的种植智慧、淳朴多情的民风民俗……“这些宝贵的遗产是认知景迈山所孕育的自然与生命的线索,提醒我们感念地方文化中的美好,积极寻找有关未来的行动轨迹。”熊登奎说。

每当熊登奎讲解景迈山的历史时,她总会以布朗族先祖帕岩冷的故事开场。这位茶祖曾率领部属在景迈山定居后种植茶树,临终前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这茶园和茶树给你们,方可让子孙后代有吃有穿。”

追梦那柯里

位于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近年来,那柯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中老铁路开通为相关从业者追逐“旅游梦”注入了新动力。

锔瓷手艺人的传承梦

“我是普洱市江城县人,2020年来那柯里开了这间小店。后来,在与朋友的交谈间了解到锔瓷技艺,觉得很有趣,我就通过网络联系到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锔瓷代表性传承人童维成,拜师学艺。”王江通说。

2021年4月,王江通在师傅的老家安徽拜师学习了一周锔瓷技艺后,便回到通通杂货铺开启了自己的“锔瓷之旅”。他解释:“师傅教了我基础,剩下的就靠自己不断精进。”

一年多时间,在这小小杂货铺内,王江通修了300多件器物。每拿到一件破损的瓷器,王江通都会先根据器物的材质、形状、颜色、历史背景、客户的审美等统筹考虑修复方案。“简单地说,修复瓷器需要经过找碴、对缝、打孔、上钉、密缝等步骤。但每一件器物都不一样,所以每一次修复都是全新的开始。修复简单的器物也要两三天时间,复杂器物可能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完成。”王江通说。

每次锔瓷的过程,除了游客可以到店里观看,王江通也会拍个短视频发到网上,他想让全国各地喜欢锔瓷技艺、想要修瓷器的朋友都能看到。

马帮菜传承人的美食梦

8月8日,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的一家百年马帮菜馆里人声鼎沸。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帮菜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赵毅,正在火炉边忙活着制作菜肴“马帮三兄弟”和“马帮三姐妹”。

“马帮三兄弟”包括火烧干巴、腊肉、烤香肠,“马帮三姐妹”则是指豆浆白菜、豆花和豆渣。一口锅做一桌菜,食材信手拈来是马帮菜的特点。由于马帮常年行走于茶马古道间,食材常以腌制品和途中采摘的食物为主。腌制品保存时间长,且更下饭。途中采摘的食材随着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如甜笋、山药等。做饭时锅盖可用于炒菜,锅则用于煮汤,一口锅就能烹饪所有菜品。

“1993年我父亲开始经营马帮菜馆,现在我们还经营着一家特色民宿。”赵毅介绍,不少游客专门来这家老店品尝马帮菜并了解其历史。游客在那柯里小镇游玩一天后可以入住充满民族风情的客栈,客房内赵毅还精心准备了哈尼族风情的摆件。

中老铁路开通后,来那柯里小镇的游客大幅增加,体验马帮菜的客人也比去年翻了一番。赵毅高兴地说:“中老铁路的开通为游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客流。茶马古道历史、马帮菜和我们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能被全国各地游客了解,我感到十分高兴。”

绝版木刻师的艺术梦

施晓明是普洱学院的老师,也是普洱学院·那柯里绝版木刻教学学生创业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和农民绝版木刻(国际)交流中心的指导老师。

绝版木刻20世纪80年代发源于普洱,其特点是将一幅画所有的色版都集中在一块版上,以边刻边印逐版递减的创作方式完成。

2015年来,那柯里与普洱学院共同建立了普洱学院·那柯里绝版木刻教学学生创业创新教学实践基地,还开设了农民绝版木刻(国际)交流中心。实践基地和交流中心开办了多期绝版木刻农民版画培训班,同时为普洱学院学生提供了创作空间。施晓明也因此与那柯里结缘。

施晓明带记者欣赏了各式版画,有的作品展现了那柯里的秋色,有的描绘了马帮菜中美味的腊肉,在国际上拥有许多“粉丝”的亚洲象也是版画的主角之一。遇到由当地村民创作的画作,施晓明总会着重介绍。他说,来这里学习的农民,之前都没有画过画,经过学习,他们把对生活的感受记录下来,他们创作的版画,生动的构图、明亮的用色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在施晓明看来,越来越丰沃的文化土壤让农民朋友的艺术梦发芽生长,为那柯里增添了文化气息。独特的绝版木刻版画也引来越来越多游客购买,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

标签: 云南省普洱市 那柯里茶马古道小镇 中老铁路 茶马古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