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记者从“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卫生健康专场发布会上获悉, 十年来,全省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奠定了新格局,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成功落地云南;遴选建设30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成21个国家级、8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120个临床医学中心州市分中心、106个重点专科,16个州市实现三甲综合医院全覆盖。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极大扩充,卫生健康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历史性突破340亿元。全省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改善。
卫生健康事业
101家县级医院
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许勇刚表示,这十年,是全省卫生健康事业投入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健康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
疫情防控体现新担当。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举全系统之力,打好援边、援鄂、援沪、援琼、援外一系列硬仗。超过5000名医护人员驰援边境一线,与当地同志并肩战斗,成功处置数百起境外输入疫情,救治输入病例2500多例。医务人员3000余人次远赴境外,开展核酸检测780万人次。2000余名医护人员在湖北、上海、海南疫情最严峻的时候闻令而动、逆行出征,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贡献云南力量。常态化防控阶段,在防控策略上始终跑在病毒前面,特别是积极应对今年暑期旅游“井喷式”复苏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实现了旅游复苏和疫情防控双统筹、双胜利。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奠定新格局。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积极构建分级科学合理、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健康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省级培优,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成功落地云南。遴选建设30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成21个国家级、8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所三级医院绩效考核进入全国前100名,3所专科医院进入同类别前20名。州市提质,建设120个临床医学中心州市分中心、106个重点专科,实现16个州市三甲综合医院全覆盖。县级做强,县级综合医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数量实现从2017年“0”到2021年“122”的历史性飞跃,“五大中心”建设中,创伤、卒中、胸痛中心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三、第四,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位居全国前列。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综合评估全国排名第六、西部第一。101家县级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乡村搞活,在全国率先建设基层慢病管理中心、心脑血管救治站,去年及时抢救农村患者超过2.2万人。
健康云南建设展现新风貌。在全国创新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全省129个县(市、区)历史性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2%。平均每年为近350万名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筑牢免疫屏障。建成73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个国家级示范区,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至18%。职业病监测哨点实现129个县(市、区)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开展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化管理,制定发布26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数量居全国第二。完成4800台AED部署和人员培训,群众生命安全得到有力的保障。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修订《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推进3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建设,全省医养结合床位达到4万张。
健康扶贫和乡村振兴取得新胜利。出台《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累计救治36种大病患者约20万人、白内障患者2.1万人。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从2016年的61.15%提高到2020年的89.40%,人均自付费用从2442元降低到693元。针对迪庆州、怒江州、昭通市等深度贫困地区,出台健康扶贫专帮方案,实施省直医疗卫生机构“组团式”帮扶。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目标。
中医药事业迈上新台阶。每千人口中医医院床位数从3.94张增加到6.89张,州市中医医院实现全覆盖,全省中医类医疗机构增加到1913所,11所中医医院晋级三甲医院,72所晋级二级甲等医院,99.78%的乡镇卫生院、99.0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9.28%的村卫生室、91.5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国医大师实现“零”突破,5人入选全国名中医,1人获评国家岐黄学者,2人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组织实施中药材资源普查,调查中药材资源6700余种,推动建立云南省中药资源普查基础数据库。
构建周边卫生健康共同体开创新局面。在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红河、德宏3个片区组建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联盟。
体育事业
国民体质测定
合格率提升到90.8%
云南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晓憬指出,十年来,我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健身需求,奋力推动体育事业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
群众“健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省人民政府研究制订推进不同人群参与全民健身的措施,把全民健身多项指标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综合考评体系。各级政府建立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民健身经费纳入预算,一大批全民健身项目成为政府民生实事。省级和各州、市地方政府年均投入全民健身工作经费超过8亿元,全省人均全民健身事业经费投入超过2.3元/人·年。
群众“身边健身”更加便利。持续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推进州市、县区、乡镇、村社四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行政村、社区以上体育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25个边境县和少数民族地区有条件的自然村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建成健身步道6200公里,社会足球场地1800多块,各地室外健身器材配置达7万余件。3188块公共体育场地、124个公共体育场馆、55个公共体育场、61个全民健身中心、118个体育公园全部投入使用,在健康云南建设中注入了体育元素。全省173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年接待千万以上人次健身和培训服务,公共体育设施更加可及、便利。
群众“健身组织”更加完善。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引领健身服务,全省100%的县(市、区)、89%的乡镇(街道)、76%的行政村(社区)成立了老体协组织,各级老体协举办综合和单项赛事4723届次。组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围棋、科技模型、轮滑、健身气功等项目进校园,推广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每年吸引数十万人次青少年参加各类健身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正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动。落实健康云南全民健身专项工作,广泛推广普及广播体操等。各级体育部门每年举办县级及以上各类线上线下健身赛事活动超过1400场(次),年均超过2000万人次参与健身,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从“十二五”末的31.5%上升到2021年的39.2%,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人数超2200万人,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由89.1%提升到90.8%。
群众“科学健身”更加普及。近年来全省培训、取得资质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11万名,各级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晨晚练点领练人带领大众健身的社会作用凸显,遍布各州市的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运动健身指导服务,与1395个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共同带领大众科学健身、快乐健身。努力落实“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的工作理念,联合卫生健康部门推广体质健康测定、运动处方、健康咨询等科学健身服务,强化运动健康管理和服务,运动是良医的理念更加深入。
群众“特色健身”更加多彩。体育部门积极有为、主动工作,民族体育纳入所有政策和规划制定工作。按计划,本月20日,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丽江开幕,届时,各民族运动员欢聚体育盛会,展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最新成果。2021年,省体育局与省民族宗教委联合印发《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民族体育项目发展有了自己的阵地,这项工作在全国首开先例。
群众“健身需求”更加满足。以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为起点,在国家法定假日、少数民族节假日以及节令、农闲等时间节点,广泛组织贯穿全年的“七彩云南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健步走、自行车、游泳、广场舞、广播操、健身气功、气排球、武术等常态化的全民健身示范活动;组织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冰雪系列工程,联合全省九大冰雪场馆开展全省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活动,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的篮球、足球、轮滑、射弩、陀螺等体育活动,成为群众身边深受喜爱的体育活动载体,让每个人都成为自身健康的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