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万平米以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854家,市场总成交额达到2.13万亿元,同比下降8.54%;其中,中国纺联流通分会重点监测的44家市场商圈总成交额为13856.72亿元,同比下降5.05%。2022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总量规模下滑明显。
一、总体情况
据流通分会统计,2022年我国万平米以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854家,市场数量同比下降6.56%;市场经营面积达到7276.80万平米,同比下降3.92%;市场商铺数量134.41万个,同比下降4.34%;市场商户数量108.82万户,同比下降4.71%;市场总成交额2.13万亿元,同比下降8.54%。
(资料图)
总量规模方面。2016-2020年,我国万平米以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数量、市场经营面积、市场商铺数量、市场商户数量连续增长,增幅逐年收窄,自2021年开始出现下滑,2022年继续下滑。行业投资建设更加理性,新增市场数量逐年降低,歇业重装、关停倒闭、转变业态等市场数量增加,总量规模下滑。
成交额增速方面。2016-2022年,专业市场总成交额年同比增速依次为2.81%、5.12%、3.85%、-1.08%、-2.22%、1.98%、-8.54%,自2019年起出现连续两年的下降,2021年,专业市场成交额重新实现增长,2022年,专业市场成交额出现明显下滑。
运行效率方面。2022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商铺效率为158.25万元/铺,同比下降4.39%;商户效率为195.46万元/户,同比下降4.01%;市场效率为29229.77元/平米,同比下降4.80%。
景气方面。2022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管理者景气与商户景气走势基本一致。从景气走势看,专业市场全年景气整体低迷,分别在上半年春装销售旺季和下半年夏装旺季达到50荣枯线以上;四季度受疫情影响,景气指数出现大幅下滑。从全年数值看,2022年专业市场管理者景气指数全年平均值为48.75,商户景气指数全年平均值为49.21,两项平均数均低于50荣枯线,相较2021年有明显下滑,管理者景气略低于商户景气。 二、结构分析从区域看,854家专业市场中,东部地区515家,成交额18119.98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5.19%,同比下降6.94%。中部地区187家市场成交额2160.6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0.16%,同比下降15.35%,西部地区152家市场成交额989.2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4.65%,同比下降19.67%。 从品类看,服装和原、面(辅)料是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主营商品,主营服装和原、面(辅)料的专业市场共602家,占市场总量的70.49%,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69.21%。其中,主营服装产品的专业市场449家,在各品类中成交额最高,达7758.33亿元,占总成交额的36.48%,同比下降17.54%;主营原、面(辅)料的专业市场153家,成交额位列第二,达6962.97亿元,占比32.74%,同比上升0.13%;主营家纺、小商品的专业市场也实现了成交额的正增长,其中,主营小商品的专业市场成交额增速最高,同比上升2.14%;家纺类专业市场运行稳中有进,同比上升1.40%;综合类专业市场同比下降19.33%;其他类专业市场同比下降10.60%。 三、重点监测市场分析2022年1-12月,流通分会重点监测的44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含市场群)总成交额达到13856.72亿元,同比下降5.05%。其中,12家市场成交额同比上升,平均增幅为8.10%;32家市场成交额同比下降,平均降幅为-18.86%。
(一)运行效率分析从市场运行效率看,44家重点监测市场平均运行效率为62382.55元/平米,同比下降5.05%;平均商铺效率为477.29万元/铺,同比下降5.05%。
(二)市场区域结构分析从区域结构看,1-12月,44家重点监测市场中,东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12388.87亿元,同比下降3.62%,占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89.40%;中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1026.50亿元,同比下降13.35%,占专业市场总成交额的7.41%;西部地区专业市场成交额为441.35亿元,同比下降16.34%,占专业场总成交额的3.19%。
(三)流通层级结构分析从流通层级来看,44家重点监测市场单位中包括26家产地型专业市场、18家销地型专业市场。2022年1-12月,26家产地型市场成交额达到12583.81亿元,占总成交额的90.81%,同比下降4.32%;18家销地型市场成交额为1272.92亿元,占总成交额的9.19%,同比下降11.75%。
四、2022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运行分析
(一)数据分析
1、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总量规模下滑2022年,我国万平米以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数量、经营面积、商铺数、商户数、成交额等出现全面下滑。总量规模的较大幅度下滑是多年来尤其是疫情以来市场运行的多种复杂情况累积形成的。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一直存在总量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僵尸市场多、两极分化等情况,三年疫情、渠道扁平化以及电商新经济等多重因素共振叠加,对传统专业市场形成较为明显的冲击和压力,加速专业市场的优胜劣汰,新增市场数量减少,关停市场数量增加,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市场数量和规模的下滑,是专业市场集约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会进一步倒逼专业市场不断创新发展,坚持走结构优化和水平提升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2、面辅料市场与服装市场发展差异大疫情以来,面辅料市场的成交额增幅和整体运营情况整体好于服装市场。2022年数据显示,主营服装产品的专业市场成交额同比下降17.54%,主营原、面(辅)料的专业市场成交额同比上升0.13%。可见,在行业整体遇冷、不确定因素不断叠加的大背景下,面辅料市场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更强。一是由于面辅料市场多数为产地型市场群,有强大的产业依托,供应链结构稳定、效率更高;二是纺织服装行业对原面辅料的整体需求相对稳定,原面辅料市场受渠道端变革和消费方式改变的冲击较小。 3、市场运行效率相对稳定2022年,我国万平米以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数量同比下降6.56%,成交额同比下降8.54%,而市场运行效率下降4.80%,降幅低于总量规模降幅,市场效率波动相对较小,可见专业市场行业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随着落后市场的淘汰,前一阶段规模性扩张带来的市场同质化和产品同质化问题正在消除。另一方面,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行业洗牌仍在继续,马太效应仍然明显,优秀的市场和商圈将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 4、东部地区龙头市场群运营稳健2022年,东部地区专业市场数量占全国总量的60.30%,成交额占全国总量的85.19%,成交额降幅低于中部、西部专业市场。可见,东部地区在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核心地位仍然稳固。从成交额看,东部地区市场成交额下滑幅度较小,是得益于东部几大千亿级、两千亿级龙头市场集群的稳健发展,龙头集群在我国专业市场行业中的中流砥柱地位日益凸显。
(二)专业市场运行压力空前
1、疫情影响是总量规模下滑的核心原因疫情是2022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运行面临的最大压力,也是总量规模下滑的核心原因。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先后面临局部地区阶段性停工停产、物流运转不畅等问题,第四季度,随着疫情政策的放开,各地市场商户因健康原因,导致近两个月营业额的空白。疫情影响直接截断了商户供应链上下游的多个节点,降低了生产流通的流畅性,打乱了商户正常的全年生产经营节奏。专业市场方面,市场受周边疫情和交通管控的连带影响较大,散批客户和零售客流锐减;货源方面,部分产地型市场面临工厂停工停产、熟练工返乡或隔离、无法如期交货等问题;商户方面,由于较长时间无法恢复至正常经营水平,导致全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商户流失、商铺空置现象。
2、流通渠道变化是专业市场面临的长期挑战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全国交通基础建设升级和新一代主力消费群体的壮大发展,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流通渠道发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变革,渠道的变化是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面临的长期挑战。新一代消费人群日常休闲方式更加多元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碎片化,消费渠道线上化,疫情的爆发加速催化了线上消费市场,实体商业受到巨大冲击,层层分销的空间受到挤压,尤其是服装等终端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被大幅压缩,批发业态压力加大。与此同时,纺织服装产业进入了供应链之争,全新的供应链分工正在建立,专业市场流通集散场所功能的竞争力正在减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新的定位有待建立。
(三)创新亮点2022年,全国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面临巨大的经营困境,也激发出无限的创新热情与活力,在逆境中积极探索,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在市场定位、会展对接、线上线下融合、跨境贸易等方面锐意创新,亮点不断,全力以赴确保纺织服装流通领域畅通循环。 专业市场寻求产业新定位。广州国际轻纺城积极响应国家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号召,携手流通分会共建“中国纺织时尚中心”,全力打造纺织产业流通型消费新高地;通过18年紧紧围绕消费需求快速变化的匠心打磨与创新升级,汇集3000多个国内外面辅料品牌商户,常年展示数千万种最新、最潮面料,满足更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市场需求,现已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面辅料批发零售兼具的主题商场,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2022年焕新登场的广州红棉中大门积极布局新一轮优化升级,建设“T11服装设计师品牌中心”,举办红棉国际时装周X云尚周,打造有氛围、有文化、有市场、有潮人的创意空间,红棉国际时装城荣列第二批“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平台)名单”,尽显专业市场的潮流风向和时尚品位;广州白马服装市场以“中国领先的时尚产业运营商”为发展定位,着力构建“白马+”生态体系,从“专业市场运营商”向“时尚产业地产运营商”转型;意法商业集团杭州9意法女装中心和株洲意法时尚中心盛装亮相,打造一站式原创原产服装服饰综合体,推动品牌不断向上跃级,为服装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九天商管集团全力打造新型未来工场,立足源头厂货和原创款式,加快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成为杭州首批“聚能工厂”示范单位;中纺中心服装城邀请专业团队重装升级,实现蜕变新生。 专业市场大力推动会展对接。专业市场积极开展展会、订货会、时尚周、采购节等交流对接活动,柯桥纺博会、中国轻纺城·孔雀云展、广州国际轻纺城面辅料采购节、海宁家纺布艺新品订货季、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南通国际家纺交易会、濮院针织机械及缝制设备展览会等行业盛会成功举办;常熟天虹服装城“品牌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和“江苏零售市场联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杭州意法精英买手团队、实力品牌厂家合作交流会;海城举办广州纺织服装产业对接会,为产业对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郑州银基广场冬季购物狂欢节、东方时尚季·青岛时装周、株洲芦淞服饰消费节、大朗毛衣节等品牌活动成功举办,不断推进优供给促消费活动深入开展。 专业市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专业市场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和智慧物流建设,发展直播探店、直播销售、电商供货、私域电商,实现专业市场销售渠道多元化。广州国际轻纺城打造了覆盖各场景及终端的“5+1”电子商务基础配套服务体系;常熟规划建设直播电商“万千百十”工程;濮院以320创意广场为基础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智慧物流平台,推动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工作迈向新台阶;广州红棉中大门邀请来自韩国、广州十三行、红棉时装城网红大V们加入时装周直播阵营,掌握线上流量密码;义乌小商品城重点打造“拨浪鼓”市场综合服务平台、“义乌购”线上展示交易平台和“义采宝”移动客户端;柯桥轻纺城推动建设数字轻纺城项目,举办“丝路柯桥·布满全球”中亚纺织品专场网上交易会,完成一对一连线对接;东方丝绸市场搭建中国绸都网、云纺城、宜布网、跨境电商四位一体的电子商务矩阵;嘉兴众创毛衫精品市场建设“毛衫汇”平台,实现产品设计撮合交易、产品及原辅料批发交易;南通建设家纺直播生态产业园区,为家纺直播电商开辟新通路;“数字汉正,潮新汉派”云尚产业发布暨新汉派招商会,用专业化、数字化新模式助力汉派服饰转型升级;清河羊绒市场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羊绒制品销售平台“百绒汇”;朝天门大融汇搭建中心仓、集货仓、流转仓和智能物流方式,实现B2C、B2B全渠道的物流配送;沈阳五爱市场建设五爱物流云仓,为零售商户和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专业市场积极拓展跨境贸易。持续疫情加速全球外贸和消费线上化趋势,跨境电商逐渐“去中间化”,独立站异军突起;Shein自建平台模式的成功让行业看到独立站的更多可能性;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专业市场,将布局海外市场、拓展国际渠道作为新的增长点,在外贸出口方面持续发力,实现突破性增长。义乌小商品市场抢抓西方万圣节、圣诞节等销售旺季,通过创新产品研发、优化供应链流程、扩大商贸推广、提高出口效率等一系列举措,扩大出口贸易额;常熟举办TikTok跨境电商直播节,在直播电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辽宁西柳国际易货贸易园区”落地国际物流园区,为市场采购贸易提供强大的物流支撑,实现出口金额36173万美元,同比增长64.5%,成绩喜人;在第14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大商所建设RCEP框架下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价格信息中心与风险管理中心,支持广西打造RCEP框架下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桥头堡”。
(四)行业预判2023年,随着防疫政策的全面放开,我国纺织服装流通领域将全面开启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道路上勇毅前行,未来将呈现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指引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将继续呈现数量减少、结构优化、水平提升的运行特点,优质资源将进一步向重点商圈、重点市场集聚,不断提升专业市场集约化发展水平;二是纺织服装流通领域将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产业革新、城市更新、市场焕新和主体创新”的发展新机遇,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强化新平台、新模式、新业态的探索和应用,持续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化、供应链协同化和内外贸一体化”的产业新生态,实现专业市场新定位、新路径、新价值;三是伴随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进入产业转移、产业创新、产业升级三位一体发展新阶段,将给专业市场流通和地区布局带来深刻影响。